日行性的鬣蜥可能是促使蟻蜂穆氏擬態的演化推手嗎?
擬態主要的演化機制來自天擇,也就是由捕食者來決定擬態是否能留在環境中,但是由哪類捕食者來推動演化呢?
鳥類?哺乳類?爬蟲類?會飛的或是爬樹的?這是個很大未解的問題。
這個以分佈在北美的絨蟻蜂的穆氏擬態群為主的研究給了一個可能性。研究者用以下四個基本原則篩選可能的候選者
1. 捕食者與獵物間分佈相似性
2. 相似的絨蟻蜂擬態者出現區域的捕食者群集相似性
3. 潛在捕食者的食性偏好
4. 比較時間與空間上捕食者與獵物間的演化一致性
研究者認為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安樂蜥科(Dactyloides, the anoles)與角蜥科(Phrynosomatidae, horned-lizards, spiny-lizards, and allies)與絨蟻蜂活動範圍最相似,有可能是其主要捕食者,因此以這兩個科的物種為標的,評估以上四個因子,探討這兩類獵蜥是演化推力的可能性。結果發現獵蜥有可能是絨蟻蜂擬態群最可能的推動者,在評估各種因素後(食性、視覺能力等),其中多樣性最高的安樂蜥科最有可能是最大的演化推力,而在中美兩個絨蟻蜂擬態群(Black-headed Timulla 與 Tropical)就可能是由安樂蜥科所形塑。
來源
Pan AD, Williams KA & Wilson JS. 2017. Are diurnal iguanian lizards the evolutionary drivers of New World female velvet ant (Hymenoptera: Mutillidae) Müllerian mimicry rings?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20: 436–447. https://academic.oup.com/biolinnean/article/120/2/436/2954954
0 comments